新浪陕西 品牌

非遗里的柳林酒故事:酒海传承今犹在 时光缱绻暗生香

商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器物之美,厚重才显珍贵。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比如陶器、瓷器、丝绸、茶具、服饰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具有非遗色彩的器物,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中国人用千锤百炼的手艺,柳暗花明的巧思,曲径通幽的缜密,将非遗之物的实用、精美、意境都做到了极致,这也构成了东方的生活艺术。而在酒文化的生活艺术中,传承千年的酒海同样也是这种东方生活艺术的延展与再现。

神奇酒海 非遗之光

众所周知,在白酒行业,素有“好酒三分酿七分藏”之说。储藏环节在一瓶白酒的风味生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会直接影响到白酒的品质和价值。这一点在凤香型白酒柳林酒的风味形成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我们知道柳林酒的传统储藏容器是“酒海”。何为酒海?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大型储酒容器,因其体积庞大,盛酒可达数万斤,故称为“海”。而酒海作为一种天然的储酒容器,距今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就花枝》一诗曰:“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由此可见,“酒海”古已有之。

无独有偶,在甘肃徽县档案馆曾发现一份明朝万历八年的档案。档案中记载:“白酒兴起需大量之器具,祖上经唐宋起,常亦用非铜、非铁之器具存酒,曾做酒笼酒柜亦称酒海……”

正如档案中所言,“白酒兴起需大量之器具”,不仅揭示了酒海使用的悠久历史,表明了当时储藏和运输白酒需要很大的容器,同时也佐证了一个现象,即在明朝万历年间,白酒已十分兴盛。

到了现在,由于酒海的制作难度大,时间长(基本上每个酒海的制作时间在两个月左右),目前白酒行业使用酒海储酒的企业已经不多。而柳林酒却始终遵循这种古老传统,采用酒海储酒。同时,在凤香型白酒上千年的贮酒技艺传承中,凤香型白酒酿酒师傅们也逐渐摸索出了“立春封坛、立夏开坛、秋分立窖、立冬缮海”的酒海最佳使用方法,这种尝试也为柳林酒风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凤香柳林 传承匠心

酒海,作为柳林酒传承了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贮酒容器,它有着“装酒滴酒不漏,装水挥失殆尽”的神奇属性。而这种神奇属性与它的绝佳工艺分不开。

柳林酒的酒海是由秦岭深山无污染的荆条经过工匠精心编制而成。内壁糊以上百层麻苟纸,然后用蛋清、蜂蜡、熟菜籽油、植物油等以一定比例涂擦、晾干而成。经历如此繁多的精工细作后,一个酒海就正式完工,并开启它作为储酒容器的重要角色。

经历过繁杂特殊的工艺之后的酒海“会呼吸”,同时也具备了“装酒滴酒不漏,装水挥失殆尽”的神奇特性。与其他品牌用陶罐或者金属储酒器不同,经过酒海储存之后的白酒去除了新酒的爆辣味,增加了酒香味,陈香、蜜香、醇香三香一体,这就是酒海“去除陈杂,熟化生香”的原理。

同时,酒海内部经传统工艺特殊处理后,能使内壁上的有益元素与酒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在酒海中形成一个利于有益微生物生长的优越环境。使放入其中的白酒酒质进一步醇化、稳定和提高。经过酒海贮藏的白酒口感更清香、醇和,让人回味无穷。而这也造就了柳林酒“醇香秀雅、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的独特风格。

据了解,柳林酒现存的酒海可储酒5到8吨,是世界酿酒行业传统储存单体较大的容器。在2018年的时候,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与丝绸、陶瓷、茶具、服饰等非遗文化齐名的国家级文物。在储酒容器的选择日益多元的当下,从唐宋时期延续至今的酒海,历经千年岁月而不衰。它已经渐渐超越了器物本身,成为白酒文明和手工技艺的一个历史印记。

坚守一个传统,传承一份责任。在经过时间的积淀和打磨之后的柳林酒酒海不仅延续着久远时光的生活形态和文化审美,更蕴含着一种匠心坚守之美,它不仅是对中国农耕智慧的守望,亦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文明的虔心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种酒海储酒的技艺一定会被永远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使柳林酒走出陕西、香飘世界,生机盎然。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