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制乳粉新国标实施:政府监管护航消费者权益,确保70%乳固体含量成关键

新浪陕西
关注
2025年2月8日,调制乳粉新国标(GB 19644-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和调制乳粉》)正式实施,这一里程碑式的标准修订不仅为调制乳粉行业设定了更为严格和科学的规范,也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国标中明确要求调制乳粉必须以单一品种的生乳为主要原料,且来自主要原料的乳固体含量不得低于70%,这一规定对于遏制市场上调制乳粉的乱象、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政府监管部门如何监督乳品企业确保调制乳粉达到70%的乳固体含量,从而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
一、新国标背景与意义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日益提升,调制乳粉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部分产品存在掺杂其他乳源或添加剂、乳固体含量不达标等乱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在产品中大量添加麦芽糊精豆粉等非乳原料,导致乳固体含量严重不足,消费者花高价买到的却是营养价值大打折扣的产品。这种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新国标的实施,是对过去调制乳粉市场乱象的有力回应。
新国标的实施,旨在通过科学、严谨的标准体系,规范调制乳粉的生产和销售,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优质、符合营养需求的调制乳粉产品。
二、政府监管部门的角色与职责
作为乳品质量安全的守护者,政府监管部门在调制乳粉新国标的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监管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乳品企业严格按照新国标要求生产调制乳粉,特别是要监督企业确保产品乳固体含量达到70%的标准。
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培训: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新国标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向乳品企业普及新国标的内容和要求,提高企业对新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2。 严格市场准入与许可管理: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乳品企业市场准入和许可管理,确保只有具备相应生产条件和能力的企业才能进入调制乳粉市场。同时,对已获得许可的企业进行定期复审和检查,确保其持续符合新国标要求。
3。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与抽样检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乳品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验等环节是否符合新国标要求。特别是要加大对调制乳粉产品乳固体含量的抽样检验力度,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对于发现的问题产品和企业,监管部门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应吊销其生产许可证。
4。 建立追溯体系与信息公开制度:监管部门应推动建立乳品追溯体系,实现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链条的追溯管理。同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乳品企业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结果,增强市场透明度,方便消费者查询和选择优质产品。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监管部门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三、确保70%乳固体含量的具体监管措施
针对调制乳粉70%乳固体含量的关键指标,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监管措施:
1。 完善检测方法与技术标准:监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对新国标中乳固体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推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为检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 加强检测能力建设: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检测机构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升其检测能力和水平。鼓励和支持检测机构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 实施定期检测与不定期抽查:监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对乳品企业生产的调制乳粉产品实施定期检测。同时,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和消费者投诉举报信息,对重点企业和产品实施不定期抽查。对于检测结果不达标的企业和产品,监管部门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 建立企业自我声明与承诺制度:监管部门应鼓励乳品企业建立自我声明与承诺制度,要求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乳固体含量等信息,并承诺产品符合新国标要求。对于违反承诺的企业,监管部门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公开曝光其违法行为。但标注乳固体含量不应当成为一种营销手段,有些企业为了扩大销量,加强宣传效果,现在很多企业在标注乳固体含量上大做文章,你标注70%,我标注71%,他标注80%,这个也成了目前新国标实施后的一个乱象。
四、结语
调制乳粉新国标的实施为调制乳粉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监管部门作为乳品质量安全的守护者,应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和作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乳品企业严格按照新国标要求生产调制乳粉产品特别是要确保产品乳固体含量达到70%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市场上的乱象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调制乳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