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公路局小工程连着大民生

新浪陕西
关注以前每次下雨,这个路段就积水严重,不夸张地说都能养鱼了。要出门就得绕路,又远还堵,可费事。现在好了,你看,刚下完雨,路面还清清爽爽。以后雨天出门再也不愁喽!”4月4日,吕家堡村村民吕美峰对笔者说道。
吕美锋提到的路段是210国道灞桥公铁立交段,全长748米,下穿陇海铁路两条线。这条路是灞桥、高陵境内居民出行的南北交通要道,也是西安东郊南北向货运最繁忙的一条路。尤其是这些年伴随着沿线物流园区和商混站的大量入驻,每天光大型货车流量就有约3万辆次,加上其他机动车辆共有约5万辆次。
“然而,210国道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设计日均流量最高7000辆,高负荷的交通流加上雨水冲泡,老旧的水泥路路基沉陷,路面断板严重。坑槽有筛子大,过路的货车一不小心很容易发生侧翻事故,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西安市公路局灞桥公路段副段长李泽富说道。
不仅如此,这两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周边土地硬化面积不断增加,雨水更不易渗透,下穿路段地势低,积水现象越来越严重。“你看,这是2021年8月22日,西安经历了短时强降雨。我在这条路上拍的一张照片,积水都快漫到我脖子了,差不多有1.7米深。”李泽富翻出手机中的照片,一张张照片划过,触目惊心。“这种情况下,我们公路部门只能配合交警部门实施道路管制,大货车要绕行港务大道,小型客车走歇驾路、纺渭路,也影响到整个区域的交通。老百姓对此怨气很大,一天能打几十个投诉电话。”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西安市公路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汇报,将210国道灞桥公铁立交段纳入2022年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解决影响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的突出问题。同时,各参建单位倒排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该工程已于2022年12月10日竣工,比计划提前15天完工。
路平了,通了,但雨天路面严重积水这块“硬骨头”还得继续啃。西安市公路局负责人召集相关人员商讨多种解决计划,召开多方会商优化方案,最终决定通过提升改造原有的蒸发池来解决问题。“蒸发池虽然以前就有,但受地势高低影响,路段内积水流到蒸发池一定高度就进不来了,总容量仅有约2000立方米。每次下大雨,就算4台抽水泵齐上阵全力排水,也赶不上趟。所以公铁立交路段路面积水才越来越深。” 李泽富解释道。
敲定方案后,公路局督促施工队迅速进场施工,找管网、清淤泥、扩容、安装逆止阀……他们加班加点通力合作,困扰多年的积水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升级改造后的蒸发池,一方面容量扩充至约10000立方米,另一方面,在道路与蒸发池之间设置收水井,在收水井与蒸发池之间设置逆止阀,路面有少量积水时可经收水井直接流入蒸发池,到达自然流入极限高度后,逆止阀关闭,防止雨水倒灌,路面积水可继续流入收水井,收水井中的积水经由水泵抽入蒸发池。
在蒸发池旁的泵房里,笔者看到了投入使用的一体化水处理系统。“这套系统是智能化设备,可根据储水池水位高度自动启停水泵,使路内积水24小时有地方可排出。为找到最优排水方案,局里前后调研、论证、优化了多次,4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灞桥公路段养护股股长李钢现场演示了系统的运转模式。
改造升级后的蒸发池刚试用一天,就迎来了第一场“考验”。4月2日,星期日,西安市普降中雨,最大降水量达到了24毫米。雨水能不能迅速排出?老百姓出行会不会受阻?李钢和同事们心里打起了鼓。他们放弃了休息,当晚10时、12时,次日凌晨2时许、早上5时,李钢和同事每隔两三小时就来巡查一次。好在,除了道路最低处略有积水,整个排水系统正常,通行的大货车、小客车,一辆辆有序、安全地奔向他们的目的地。大家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现在的排水系统不仅效果好,成本也更低,足以应对西安的强降雨天气,蒸发池的蓄水也不浪费,周边村民可以抽出用来灌溉果园。这件群众急难愁盼的事终于解决啦!”李泽富和同事们笑得一脸自豪。笑得一脸自豪。
短评:
这些年,西安市公路局的党员干部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从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及时疏解群众痛点,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当好民生实事的“出题者”“阅卷人”。面对“210国道公铁立交段雨天积水严重,影响群众出行”的难题,他们扑下身子,甩开膀子,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实施大中修养护工程,升级改造蒸发池,引入一体化排水系统。这些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更是完善城市路网、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工程虽小,却连通民心。路平了,路通了,路畅了。他们将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暖了民心,赢了人心。
公路,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对于我们交通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来讲,“我为群众办实事”,既要有多想“大事”的心,还要有多做“小”事的情怀和觉悟。让我们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小”事,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