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讲述陕西治沙故事 观众:很骄傲是榆林人

西部网
关注
2009年3月拍摄的横山白界樟子松人工造林示范区。(图片来源: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2018年5月拍摄的横山白界樟子松人工造林示范区。(图片来源: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西部网榆林讯(记者 李明 通讯员 马蕊)近日,讲述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家乡故事”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持续热映,该片第四单元《回乡之路》,讲述了乔树林(邓超饰)扎根家乡榆林治理荒漠,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故乡贫穷面貌、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故事,展示了毛乌素沙漠治理的绿色奇迹,引起榆林观众的共鸣。
日前,记者走访了榆林城区的万达影城、中影爱国者影城、文投影城等多家影院发现,《我和我的家乡》均有排片,热度很高。
“国庆期间我们每天排片20多场,热映场次基本满座,不少单位还包场组织集体观影活动。”榆林万达影城负责人杨超告诉记者,国庆收假后,该影片热度依旧不减,其中10月9日当天排片18场,火爆场面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们奋发向上!”“有一种骄傲,叫‘我是榆林人’。”许多观众用“震撼”“心潮澎湃”来形容自己对该影片的喜爱。
家住城区建华路的王晓丽携家人观看该影片后,表示“感动、很自豪、热泪盈眶”。
“看到影片中黄沙弥漫的真实场景,一下子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四百万亩的毛乌素沙漠,硬生生让我们整绿了’,这台词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榆林治沙精神的真谛所在,短短几十年间,榆林让沙漠变成了绿洲,我为我的家乡点赞。”王晓丽说。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榆林人坚持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年植绿大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工程,如今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积2157万亩,林木覆盖率33%,境内860万亩毛乌素流沙全部得到治理,涌现出李守林、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女子治沙连等一批全国治沙英雄,培育了“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为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作出巨大贡献。
目前,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榆林市的总票房已经突破400万元。该影片第四单元《回乡之路》曾在榆林市佳县取景拍摄,影片热映,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