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消费者协会发布“重阳节”老年消费警示
新浪陕西
关注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针对老年群体的消费陷阱时有发生,不仅侵害了大家的合法权益,更影响晚年生活质量。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守护好您的“养老钱”,安度“夕阳红”,西安市消费者协会结合消费者投诉调解典型案例,特发布以下消费警示,提醒广大老年朋友提高警惕、理性消费、依法维权。
一、警惕四类高频消费陷阱
1。保健理疗服务陷阱。不法商家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为幌子,虚构专家身份、夸大病情恐吓,宣称产品能“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诱导购买高价保健品或理疗套餐。更有甚者通过频繁更换营业主体逃避责任,让消费者维权无门。需特别注意,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盲目服用可能加重病情。
2。私域直播购物陷阱。通过“进群送礼品”“做笔记领红包”等套路将老年人拉入微信群,引导至需密码进入的隐蔽直播间,以“高科技”“祖传秘方”等噱头夸大普通食品、器材功效,煽动冲动消费。此类直播避开监管,维权难度极大。
3。 “亲情营销”情感陷阱。销售人员以“认干亲”“嘘寒问暖”等方式建立信任,再借助小礼品诱导购买夸大功效的产品,利用情感纽带降低老年人防备心。
4。 黄金珠宝消费陷阱。部分商家以“一口价”模式隐瞒克重,模糊回收与兑换规则,通过虚假承诺诱导消费,后续极易引发纠纷。
二、掌握三项核心鉴别技巧
1。认准资质标识。药品需有“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保健品必须具备“蓝帽子”标志及“国食健注”或“卫食健字”批准文号,且仅有特定保健功能,无治疗作用;普通食品仅有SC开头的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具备保健功效。
2。核查经营资质。选择有固定门店、亮证亮照的正规商家,警惕无资质的流动推销或“快闪店”,尤其注意核对营业执照与实际经营者是否一致。
3。理性对待促销。不轻信“限时秒杀”“最后几件”等煽动性言语,直播购物优先选择知名度高、售后有保障的渠道,慎点不明链接。
三、牢记五条维权与防范准则
1。 消费前多商议。购买高价产品或服务前,务必咨询子女、医生等专业人士,避免独自决策。
2。交易时留证据。妥善保管宣传单页、录音录像、付款凭证、产品实物、发票及鉴定证书等材料,为维权保留依据。
3。遇陷阱快止损。一旦发现被骗或产品无效,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及时维权。
4。维权时找对路。遭遇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可拨打西安市消费者协会电话求助,帮助老年消费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日常中常学习。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机构等组织的消费维权宣传活动,了解最新骗局套路,提升防范能力。
守护老年群体消费安全,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西安市消费者协会将持续联合相关部门强化监管与宣传,也呼吁子女多关注长辈消费情况,共同筑牢“银发消费”防护网。
西安市消费者协会
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