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西安

2025“双城记——星城万象 湘聚未来”长沙·西安城市对话季侧记

新浪陕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阳光透过湘江两岸的晨雾,映在江面上泛起点点光斑,空气里夹杂着江水的清新与长沙小吃的香味。来自西安的媒体人走在坡子街头,脚下石板路的回响和江风拂面的凉意,让人感受到长沙这座城市的呼吸。

10月28日,由长沙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星城万象·湘聚未来”长沙·西安城市对话季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来自西安的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华商报、微博陕西、西安网、@西安城记、@皮卡晨等媒体、自媒体交流团走进长沙,用两天时间,感受制造之城与文化之都的融合之美。

长沙的制造业是城市底色厚重的一笔。

蓝思科技的展厅里,一块玻璃、一面iPhone初代屏幕,吸引了媒体人的目光。华商报副主编、华商网总编辑任坤感慨:“看似普通的一块玻璃,其实深度融入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脉络。这种‘融’之精神,让创新迸发出巨大的价值。”在他看来,长沙制造不仅精密高效,更透着一种追求突破的韧劲。

而铁建重工的巨型盾构机,则让媒体交流团仰视震撼。讲解员的一句“铁建的成功,一靠国家支持,二靠自己争气”,让大家牢牢记住了这座城市企业精神的核心。任坤表示:“如同盾构机只能向前掘进、无法后退,铁建重工走的研发之路也是一条一往无前的征途。”从精巧的玻璃到巨型盾构机,这座城市的底气与灵动同时显现。

硬核制造之外,长沙的文化创意产业散发出灵动的生命力。马栏山视频产业园里,数字内容与创意技术交织,年轻人的激情扑面而来。“这里的活力,让人想起《沁园春·长沙》中的那份豪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长沙人的创新基因,既大胆又灵动。”任坤说。

橘子洲头的红色文旅项目《恰同学少年》,和非遗展示馆则呈现了城市的文化厚度。看完《恰同学少年》的演出后,西安大唐不夜城演员冯佳晨(@皮卡晨)感触很深:“这些表演都是由年轻人来演绎,还原当时的场景,有这么多年轻人带着一颗红红的心去做这件事情,把前辈的志向传承发扬,是一件很正能量的事情。”

在新兴产业领域,长沙同样表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媒体交流团参观了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马潍博士向大家介绍了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成果:“无人驾驶的刚需是安全,要解决危险的工作、偏远的工作、粉尘污染的工作,所以我们只做重型商用车。”希迪智驾于2022年交付了国内首个纯电无人驾驶采矿车队,2024年交付了全球首个大规模的无人驾驶矿卡与有人驾驶车辆协同作业的采矿运输车队。

随后,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呈现了另一番震撼景象。工厂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高空作业机械,每18分钟制造一辆汽车起重机,全球最长臂架101米泵车更引来阵阵惊呼。智慧工厂不仅展示了先进制造水平,也让西安媒体交流团感受到长沙在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上的领先实践。

西安城记、城记研究院创始人聂海峰说,“希迪智驾、中联重科两家企业,展现了长沙在科研创新和先进制造的领先”。希迪智驾通过专精赛道,在创新能力方面深耕,实现年复合增长率,成为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领军者。中联重科通过自主创新和研发,通过智能工厂实现超90%以上工序自动化,并创造诸多世界标准。他们向世界展现中国智造的新面貌,共同见证着长沙智能制造产业崛起。

走进长沙新消费研究院,墙上的大屏幕能清楚地看到长沙新消费的相关数据,比如,长沙五一商圈、万家丽商圈、梅溪湖商圈每月的消费总额,TOP50零售企业、餐饮企业的月度营收,以及日前长沙开业的首店等。

据长沙新消费研究院黄偲介绍,这些年来,长沙孕育了文和友、兴盛优选2家独角兽企业和三顿半、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零食很忙等5家未来独角兽企业,涌现出了柠季等20多家新消费上市后备企业,诞生了包括黑色经典等众多长红的新消费品牌。“为了发展长沙在消费方面的特色,2022年,长沙新消费研究院成立,定位为长沙新消费产业服务与孵化平台”。

截至目前,长沙新消费数据中心拥有1.6亿企业数据、108万门店数据、60万宏观数据、2万+品牌数据等,并与银联商务、美团、数位科技等交易数据平台建立了深度合作。

两天的观察中,西安媒体交流团还注意到长沙与西安的相似与差异。冯佳晨(@皮卡晨)指出:“长沙和西安很像,尤其是在吃辣这方面,但辣和辣是不一样的。长沙的小米椒是真辣,让人辣出汗;西安的辣则是香辣。”这种微妙的文化差异,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城市的性格与风味,也丰富了对城市的理解。任坤向记者表示:“长沙和西安一样,都是文旅美食之城,但真正推动城市升级的,是以产业为核心的动力。历史文化提供底色,而产业发展让城市持续向前。”文化的厚度与产业的硬核相辅相成,让长沙呈现出厚实而生动的城市气质。

蓝思的精巧与产业融入、铁建的厚重与“争气”、马栏山的灵动创意、橘子洲的人文厚度、希迪智驾的智能创新、中联重科的工业智造……各个板块交织出长沙敢闯敢试、持续向前的城市生命力。硬核制造与创意文化的融合、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汇,使城市精神在产业与文化之间流动,也在西安媒体交流团成员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为两地媒体交流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注脚。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