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西安

乡村振兴唱大风 评巴陇锋长篇小说《秦岭人家》

新浪陕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山西大学教授 王春林(本文发表于2025年11月14日的《文艺报》)

一方面,由于国家层面上的乡村振兴政策,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作协所施行的山乡巨变文学计划,我们注意到,晚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聚焦乡村世界,积极书写乡村振兴的文学作品,其中尤以长篇小说这个文体领域的表现最为抢眼。别的且不说,单只是去年揭晓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五部作品中就有乔叶的《宝水》和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两部,与乡村振兴的思想主题紧密相关。在众多聚焦乡村振兴思想主题的长篇小说中,来自于陕西作家巴陇锋的《秦岭人家》,又可以说是代表性的一部。

既然被命名为“秦岭人家”,那故事的发生地就一定和秦岭这一位于中国腹地的地理坐标有关。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名叫塘坝村,地处大秦岭山脚下秦岭县的西南端,“东临秦岭县蓝田镇,南接终南山主脊中华父亲山秦岭,北与白鹿镇为邻,西与长安县接壤”。故事时间从1996年一直写到晚近时期,跨度长达二十多年。作家巴陇锋所倾力书写表现的,正是位于秦岭脚下的塘坝村二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般来说,衡量评价长篇小说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它是否可以相对成功地刻画塑造若干具有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以我所见,《秦岭人家》最突出的思想艺术成就,就主要表现为成功地刻画了以主人公邛军为代表的一个积极致力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农人群体形象。邛军有着颇为奇特的一段青少年岁月。由于自己刚记事时父亲即疯癫出走,而六岁时又“不明不白”(其实,致其母于死地的,不是别人,正是小说中那个后来竟然摇身一变成为女娲镇党委书记的杨俊虎)地死了母亲,邛军其实是在邛五叔等一众乡亲们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或许与他潜藏于内心里的一种感恩思想有关,到后来,等他个人经过一番积极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小有成就的个体企业家之后,便想方设法以竞选村主任的方式回馈塘坝村。尽管因为发小边大治(实为老支书邛五叔指使)的从中作梗,邛军的竞选之路并不顺利,但即使如此,等到他真的成为村主任后,却还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塘坝村早日振兴的事业追求之中。无论是馨隆苑大饭店的创办,还是曾经被县委辛书记大为称赞的厕所革命,抑或还是终南山旅游度假村、度假区的实施、兴建与壮大,所有的这些,全都可以被看作是邛军这位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实绩的具体体现。事实上,也正因为邛军作为一位时代新人,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非同一般的突出成绩,所以到了小说结尾处,也才会有相关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以他和塘坝村二十多年来的巨变为生活原型,创作完成《书记不姓穷》的所谓“五个一项目”(也即要在五年内完成关于“书记不姓穷”的一首歌曲、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部纪录片)。在这里,巴陇锋很巧妙地利用了谐音的方式,把“邛”和“穷”联系在了一起。书记虽然姓“邛”(“穷”),但他的根本使命却是要实实在在地带领塘坝村的村民一起致富,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早日实现。

邛军之外,其它一些人物形象也都各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那位虽然已经留在著名大学任教,但却依然心牵家乡塘坝村乡村振兴事业的博士康静雅。康静雅一个很难为一般人理解的极端行为,就是到最后,竟然辞去了声名显赫高校的教职,毅然回到老同学邛军的村办集团企业就职。对于她的这一貌似反常行为,知她甚深的余建国给出的解释是:“城市反哺农村,产学研结合,这是未来趋势,也是静雅心愿。”比如,那位虽然看似行为有些冲动随性,但实际上却为塘坝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不小贡献的杨钊。如果说人性在很多时候会呈现出某种善恶交织的复杂状态,那么,这种情形在杨钊身上就体现得较为明显。一方面,她固然曾经因为迷恋权势而屈从于杨俊虎的淫威,但在另一方面,或许与她内心深处对邛军那种深切的感情有关,拥有相当胆识魄力的她,却又的确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成为了邛军实现事业腾飞过程中一位特别得力的左膀右臂。比如,那位虽然总是免不了会在情感问题上和丈夫邛军闹别扭,但却终归还是以贤内助的方式成为邛军得力助手的唐小凤。如果没有了来自于他们的鼎力相助,那么邛军乡村振兴理想的实现,虽不至于就会成为泡影,但难度的明显增加,却是显而易见的一种可预期事实。

“当我们提到结构的时候,通常想到的是充满奇思异想的现代小说,那种暗喻和象征的特定安置,隐蔽意义的显身术,时间空间的重新排列。在此,结构确实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它就像一个机关,倘若打不开它,便对全篇无从了解,陷于茫然。文字是谜面,结构是破译的密码,故事是谜底。”(王安忆《雅致的结构》,见《雅致的结构》第16—17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从艺术结构的角度来说,《秦岭人家》可以说采用了一种虽然说是双线并置,但却又主次分明的结构方式。作为情节结构主线的,当然是邛军联合众乡亲共同努力,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高远理想的事业追求;作为结构副线的,则是邛军与唐小凤、康静雅、边大治、杨钊他们之间多少显得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故事。虽然说其中也不无灰色光谱人物的搅局,比如边大治这一复杂的“原型人物”的时不时添乱,但总归还是调配得宜、共同让文本活色生香的。作家巴陇锋以其格外雄健的笔力,所最终谱写出的,还是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风歌。

2024年7月1日上午11时35分许

完稿于并州书斋

作者简介:王春林 二级教授、博导、第八第九届茅奖评委、第五第六第七届鲁奖评委、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原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