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商洛

杏坪镇肖台村干群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抗洪抢险

新浪陕西商洛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岭南柞水,每到八月份就进入暴雨、连阴雨多发期,是防汛的关键时刻,而今年这多变不寻常的鬼天气,更是让工作在镇村的干部把防汛这根弦绷得紧了又紧,稍有风起云涌,他们就各就各位随时待命、闻令而动,这已是常态。

8月21日傍晚至22日中午,位于柞水县东南部的杏坪镇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降雨,尤其肖台村降水量更是高达106.3mm。面对这次暴雨肆虐、洪流泛滥的汛情,肖台村进行了一场实打实的镇村组干部与当地群众合力防汛防滑人盯人、争分夺秒防抢撤战斗,确保了当地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21日下午14时30分左右,肖台村联村领导副镇长吴龙龙在镇全体干部防汛防滑工作专题会议一结束,掏出手机第一时间编辑了“立即启动“人盯人防抢撤”应急预案!”短讯发到村工作群,安排包村责任人朱建瑜先行到村指挥人员撤离工作,要想尽一切办法、最快的速度,按预案将所有地质灾害点的群众撤离到预定的安置点,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肖台村总共有7个组,一二三四组位于307省道沿线,地势相对平坦,五六七组三个组位于夜珠沟,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多离山比较近,前期研判一致认为夜珠沟里五六七组是防汛撤离工作的重点,于是本次防汛“人盯人防抢撤”指挥部设立在六组的金珠老村委会安置点。包村干部朱建瑜按照副镇长吴龙龙的安排,将镇上统一配发的防汛发电机领取后,迅速驱车前往肖台村。从镇上出发时,天空乌云密布,闷热压抑,路上小朱给村支书王大莲、副主任孙海洋打电话,安排迅速组织所有村干部召开紧急防汛防滑工作安排碰头会,电话得知孙海洋副主任正在六、七组开展其他工作,便直接安排孙副主任组织人员撤离,不用回村。一到村办公室,小朱就和王支书按照原定的防汛预案,把到会人员作了分工(王大莲、杜福旺、李照芳、程璞武、赖光华、孙贤木),并叮嘱大家注意自身安全,按照预定方案展开工作。六七组有三个滑坡体,撤离群众人数最多,群众居住分散,特别是七组无通讯讯号,又是是防汛人员撤离的重点,小朱驾车与王支书、监委会主任李照芳一道风风火火向夜珠沟脑七组奔去。

下午17时10分左右,吴龙龙副镇长在县上召开的防汛防滑视频调度会结束后,就一边分别给包村责任人朱建瑜、村支书王大莲传达了视频会议精神,再次重申:人员撤离“宁可十撤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要逐户逐人摸排清楚,应撤尽撤,确保村民生命安全,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安全;一边与包村干部吕洋一道驾车赶往肖台村,此时乌云密布的天空已经开始下起了雨,赶到肖台村上后,雨已经开始大了起来,副镇长吴龙龙和吕洋迅速了解了肖台村省道边上几个安置点的人员撤离情况后,就急匆匆的向金珠老村委会安置点进发,雨越下越大,车挡风玻璃上的水花越来越密集,此时吴副镇长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到达七组宋光明家这个安置点后,看到撤离群众正在陆陆续续在这里汇集,吴副镇长的心情才稍稍平静了一些。由于沟里网络信号不好,七组孙海洋负责的安置点始终联系不上,于是吴副镇长安排吕洋待在安置点稳定群众情绪,便立即带着朱建瑜、村支书王大莲、监委会主任李照芳驾车去七组查看情况,可车行不远就被刚刚垮塌的滑坡体挡住了去路,此时镇上电话询问撤离群众安置情况,吴副镇长的手机信号不好,无法报告情况,临时决定由朱建瑜、王支书、李主任步行去七组查看群众撤离安置情况,吴副镇长返回六组的安置点开展防汛统一指挥和随时向镇政府汇报情况。

21日早,肖台村副主任孙海洋在家一早吃过早饭,就带着房屋登记的工作人员到夜珠沟脑七组进行农户房屋登记,忙了大半天,下午三点在返回家走到沟口有信号的地方,打开手机一看,联村镇上领导吴副镇长,在村工作群里发了21日晚至22日有特大暴雨,立即启动防汛预案。现在的天气预报那就是说啥来啥,不像过去没个准头,这时包村责任人小朱的电话也来了,让他不要回村上了,立即组织开展防汛人员撤离,他二话不说立马调转车头又向自己所包的七组要撤离的8户31人家里驶去,当他把熊勋兰、齐长山等在家的人口组织陆陆续续向临时安置点宋方明家撤离时,小朱、王支书、李照芳主任也气踹嘘嘘的从下沟赶了上来,他把撤离情况进行了汇报。当孙副主任说还有五人未找到,可能是上坡干活去了。小朱和王支书重新做了分工,并一面交代必须做到全部撤离、不留一人,他们一面通过锣声、喇叭把该撤离的人员召集回来组织撤离,一面向七组最后一户下肢残疾不能行走的刘哑巴家赶去,来到刘哑巴家时,外面的雨就像瓢泼一样,人背不安全,他们就连忙找来杆子,用被单裹住刘亚吧大叔,小朱、孙主任与及时赶来的当地群众王光明三人轮换抬着,王支书与监委会主任李照芳两人扶着,向两里外的集中临时安置点宋方明家奔去。。。。。。

深夜23时10分,暴雨咆哮,地面仿佛成了湖,吴副镇长听李照芳主任报告说,五组阮英书房后塌方,水从窗户进了屋,家里的两位老人已经撤离住到了女儿家里,吴副镇长紧绷的神经松了口气,连连说着那就好、那就好,但吴副镇长马上意识到,看来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雨,不能马虎半点,再次安排各片区干部要克服疲劳和一切困难,时刻关注雨情汛情,组织对各自片区挨家挨户进行安全大排查,注意自身安全,确保每户群众安全。

当他们排查到五组的肖胜有家临时安置点时,听群众反映70多岁的孤寡老人舒在凤被洪水围困在家,当吴副镇长带领小朱、孙副主任蹚过舒在凤老人家西侧那条“瀑布”,看到焦虑无助的老人后,老人的眼眶湿润了,于是大家搀扶着她,把老人就近安置到肖胜有家,而此时肖胜有门前的溪水变成了咆哮的黄河,暴雨越来越狂,吴副镇长又询问肖胜有的妻子,附近还有没有像舒在凤老人这样留守在家的老人,肖胜有妻子想了想说,还有一户阮英东、樊成莲70多岁的老俩口,阮英东是瞎子,行动不便。于是吴副镇长带着小朱、孙副主任沿着水毁路慢慢上到阮英东门前,河水挡住了去路,隔着咆哮的洪水,看到樊成莲老人在门口焦急的站着四处张望,吴副镇长他们就向老人喊话,由于雨声水声太大,都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据天气预报凌晨2点后还有更大的暴雨,到时候水更大了怎么办,而樊成莲老人家前面5米是河,后面紧挨山坡,还有一个瞎子老伴。。。。。。没有退路,他们决定找个地方蹚过河去,就逆着河水往上游走,寻找过河的最佳地点,当看到河边有棵盆子粗的核桃树时,吴副镇长就一马当先抓着一个大核桃树枝,慢慢的一步三摇晃越过了那条老人们说的,他们在这住了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河。老太太看吴副镇长过来了,眼眶湿润了,吴副镇长迅速将双目失明老人阮英东从床上扶到门口,让两位老人待在安全的地方后,与赶来的小朱、孙海洋主任一道,找来竹竿和绳子,把竹竿搭在核桃树上用绳子捆牢实,为了更安全,吴副镇长背起阮英东,让刚赶回来的肖胜有把竹子捉稳实,就这样,吴副镇长一手扶着竹子,一手背着阮英东老人,一步一步从咆哮的山洪中把两位老人转移了过来,事后樊成莲老人逢人就说:“党培养的干部太好了,不是他们,我和瞎老头子只有等死!真不知该咋谢呢。”凌晨1:00钟左右,雨稍微小了一点,各组的排查人员都陆续回来了,发现有好几户群众房后塌方了,也都就近撤离妥善安置好了,大家准备喝点水、吃碗方便面充充饥。

1点50左右,有个老乡鲁萍(成善文儿媳妇)突然报告说,她爸(老公公)说家里有存款,趁干部开会,偷偷跑回去了,说她拦不住,孙副主任给成善文老人打了电话,老人答应马上返回安置点来。此时,大雨夜黑,吴副镇长和孙海洋正准备一起去接老头上来时,又听鲁萍说她家邻居八十多岁的余金兰老人,眼睛不好,儿子不在家,依现在的雨情,预计她家里也不安全。于是吴副镇长让鲁萍带路,一起去接她爸爸和余金兰到安置点来。到了余金兰家,房子虽然没有漏雨,可是屋后是一个土包,存在安全隐患,可老人就是不去安置点,吴副镇长和孙副主任轮番上阵,好说歹说,软泡硬磨,老太太才一边无奈的收拾零用东西与成善文老头一道被送去了安置点。后半夜,吴副镇长他们依然分组在雨中巡查,直到天明,虽然个个身上被雨水浸湿的冰凉,但是心却很暖,那是源于好多老乡看到他们这一身疲惫,并发自内心由衷的说:“你们这些干部太辛苦了!”“太谢谢你们啦!”。。。。。。这一声声来自群众心底里对防汛工作的肯定,就像寒夜里的炉火,温暖着驱赶着这冰凉雨水所带来的丝丝寒意。

通过连续拉网式的近十几个小时紧张奋战,22日6时许,肖台村应撤离108户269人全部撤离到避灾安置点,此时的雨依旧噼里啪啦的下个不停,但肖台村已摁下了开启灾后重建键!

(柞水县卫健局 吴履山 吕洋)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