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陕西 延安

【圣地忠诚卫士李延妮】坚守户籍岗位19年 把现在变成永恒的交代

新浪陕西延安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自2002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在户籍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曾先后受到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县政法委、县公安局表彰,她坚持把立警为公,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

自2002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在户籍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曾先后受到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县政法委、县公安局表彰,她坚持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贯穿到执法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纸张传递着职业追求

每一张纸页的背后既是一段故事,也是她日复一日的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户籍民警,没有如刑警那样千里追凶、屡破大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能做的就是接待群众、审核材料、办理手续,一天下来究竟办理了多少手续,她很少关注,但让她最关注的就是如何让群众带着希望而来,揣着满意而去,用她的真诚和热情,用她的爱心和微笑,去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2002年县公安局实现了办公无纸化,户籍管理微机化。这就要求把全县约10万人口的手填式户籍档案资料,逐个输入人口管理系统。输入10万人的户籍档案资料,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当时各项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局里根本就抽不出多余的人来帮忙。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尽快完成此项任务,她主动牺牲中午和假期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不放过一分一秒。那段时间,由于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电脑辐射,她的视力急剧下降,总是忙完后离开电脑,眼睛就是一阵酸痛,眼前一片黑暗。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说歇歇吧,不要累出病了,可她一想到群众急需办手续的着急劲,浑身就有了无穷的干劲。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辛勤劳动,终于把全县10万人的户籍档案资料完部输入了电脑,真正实现了户籍管理科学化,办证速度高效化,群众办事简便化。

在十九年的工作中,她按时完成了全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曾多次参加县人社局、卫生局、教育局组织的招工、招干户籍资格审查工作;按时完成每一届的高考学生资格审查工作;配合民政局完成全县低保人员资格审查工作;每一次的工作都能按时按要求完成。

十九年的从警生涯里,只有默默的奉献、微笑的服务、真诚的对待、繁琐的重复,但李延妮无怨无悔,因为无声胜过有声,自豪源于奉献。至今,最让她欣慰的就是十九年来为群众办理了数不清的户籍证件。

  接待群众从不厌烦

户口联系着千家万户,和民生息息相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民参保的有力驱动,为了最大限度在政策范围内满足群众对户口的需求,加大了全民医保、农保、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弱势群体生活保障。作为户政审批窗口的接待民警,每天要接待数百名前来审批户口的群众,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她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耐心、细心、热心做好接待工作,并严格按照要求干好本职工作。对于手续齐全的材料,及时予以审批;对于手续不全的材料,一次性解释清楚。个别群众认为不当场审批就是为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有效控制烦躁心理,忍受所受的委屈,面带笑容地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从而使得审批工作能在政策规范下依法进行,有效服务群众需求。2019年 1 月 25 日,家住县城的居民张某,来到户政大厅要求为其变更年龄,经了解,张某系退伍军人,户口年龄和其退伍档案年龄不符,无法办理退伍军人养老保险相关业务。经审核其上报的材料,不符合年龄变更的相关要求,她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但张某情绪十分激动,声称其出生日期被登记误差,如果不予以更正,就要上访告状。面对张某激动的情绪,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在便民信笺上注明需补充的材料,及时为其联系户籍民警,做好交接工作。后来在调查补充材料的基础上,张某顺利变更了出生日期,当他得知出生日期被变更后的消息,感动得连声道谢,并对自己之前的态度表示诚挚的歉意。    老百姓的感情是朴素的,也是实在的,只要给予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就会有百倍的信任和感激。记得2016年的一个双休日,天刮着大风,李延妮在家接到一个自称家住宁夏,户籍地在吴起的女士电话,因身份证丢失,现急需办理临时身份证赶回宁夏,此人在电话中恳请她给予帮助,加班办理一下。当时她想都没想立刻答应,尽快赶到单位的户籍大厅给予办理。当这位群众接过办好的身份证时,激动的连声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了,你可帮我大忙了!。 在工作中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看到群众那满意的笑脸,会鞭策她更加努力工作。

  为民解忧收获的是百姓的笑脸

户籍窗口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个服务窗口,每天与群众接触都是一些办理户口、身份证的小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繁琐的小事,却联系着千家万户。有些群众可能一辈子不会与刑警、缉毒警打交道,但一定会与公安服务窗口民警打交道,户籍民警的一言一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李延妮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切为了人民满意”的诺言,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竭力为民解忧愁,换来了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在户口审批工作中,她发现很多弱势群众的户口不能得到有效重视,多年黑户的、户口登记信息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较为严重,针对这样的情况,她及时向县公安局主管领导汇报,并针对此类群众的户口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一年的努力,整改错误信息 115 余人,为18名长期无户口人员解决了户口问题。2019 年 6月的一天,李延妮在工作中接到一名派出所户籍员的电话,称辖区有一位小孩年龄被母亲申报错误,和实际年龄相差了三岁,学校要建立学籍档案,称她的年龄不够让留级,户籍员在电话中说听到女孩家长很着急,在了解了女孩是在医院出生的情况下,她充分运用政策及工作积累的经验,及时联系派出所片警到医院病历室调取档案,指导派出所围绕女孩从出生到上学的人生轨迹开展调查,尤其着重于其和兄弟姐妹间年龄上的逻辑差错开展调查,寻找证据;同时,她及时将女孩的情况以特殊疑难问题向市局、县局领导进行了汇报,争取及时解决。在不懈努力下,女孩的年龄终于得到了更正,在女孩感激的目光下,我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面对孩子感激的目光,她觉得无论工作有多平凡,多枯燥,只要你真心付出了那么一点点,收获的却是老百姓那阳光般温暖的笑脸。

无愧工作却有愧家人

对于工作李延妮问心无愧,但是她对有愧于家庭,有愧家人,有一年,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及时完成人口信息照片扫描工作,她主动放弃五一节假日休息,放弃与孩子出去游玩的时间,在单位的大厅里呆了五天,按时完成了上级公安机关下达的工作任务,但是女儿却很不高兴,委屈的直掉眼泪,看着女儿这样,她的心里真的很难过。记得那是在女儿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高烧,那时她正在单位户籍大厅为群众办理业务,并且市公安局刚刚下达了工作任务,要求下达至派出所尽快完成,面对这样的情形,她不知道怎么办,一边是生病需要照顾的女儿,一边是急需完成的工作,但家人却劝她要我好好工作,家人带着女儿去医院检查,她坚持完成了工作。直到下班去医院看女儿的时候,她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家人没有怪罪她,反倒安慰她,她一直觉得愧对家人。

记得十九年前刚刚走上公安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普通的户籍民警时,每天都在做着平凡而枯燥的工作,重复的话语一天说上百遍时,她的心中也有过沮丧和失落。但当用点滴的付出,换来群众由衷感谢的话语时,李延妮才发现,她的自豪,不再是有多少荣誉,而是群众那一张张笑脸,一句句简单的:“谢谢你了,警察同志”。自豪原来就是这么简单,感动也往往那么容易,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很自豪,因为她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在今后的工作中,李延妮将一如既往地对每一位群众奉献出自己爱心和真诚,把真情挥洒在户籍服务窗口,脚踏实地的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在一点一滴的寻常小事中,展示人民警察的风采,用一言一行展示公安窗口的良好形象,她要做好现在的事情,要把现在变成永恒的交代。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