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明清”庭院的“六重美学”

新浪陕西
关注明清两代是距现代最近的朝代,一些建筑得以保留至今。探访位于三原县城关街道龙中村中段,有400多年历史的明清庭院“退庐”。领略明清民居的“六重美学”,看现代修缮审美下的庭院,如何修旧如旧,且焕然一“芯”。一片民居中,你能找见这座明清庭院“退庐”吗?
符号美学
一个古建小白,如何去欣赏与审美古宅院?从方法论来说,带着“我去看什么”的目标,会更有的放矢。这里总结了9个“看点”:柱础、铺地、柱、枋、斗拱、屋檐、屋顶、瓦作、走兽!
这9大看点构成了审美明清庭院的符号美学,一一鉴赏下来,先民们在建筑上的匠心,就被你心领神会啦!
对称美学
这座明清庭院为三合院的形式,整体建筑布局按照轴线布置,依次为门廊、侧间、客厅、庭院、正房、阁楼等。
漫步明清庭院,仿佛能感受到一个大家庭来往奔走、欢聚嬉戏的场景。同时在庭院对称美学的格局内又长幼有序、秩序井然。
秩序美学
秩序美学在明清庭院比比皆是。鱼鳞状的瓦片排列,屋檐上规整统一的瓦当“面孔”,檐下墙顶处的装饰雕花,无一不体现着秩序之美。事实上,尤其在清代,民居的建造是有严格规范的,定型化、标准化了。
不仅一座民居有着细节的秩序美,一片街区,甚至一座城,都呈现着规整的秩序美学。秩序带来审美,也走向了审美的“反面”,于是人们在园林文化的追求上更讲求“隐逸”,所以虽然庭院的建造有规范,但内部园林风格却完全是房主的私人审美情致表达了。
光影美学
阳光之于庭院,那是光影的舞台。不仅仅庭院内的天井,阳光与阴影分割出了不同的明暗图案,斑驳的树影更是一幅随着光影移动的水墨画。
屋檐的飞禽、走兽、瓦当投射到墙面、地面,构成了剪影似的美丽图案。甚至屋脊上的“龙吻”,即“二龙戏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影到对面的现代楼房的墙面上,上演了转瞬即逝又日日上映的令人惊叹的光影美学。
寓意美学
庭院承载着“家”的安居乐业,承载着“福禄安康”的美好愿景,庭院处处有着寓意美学在建筑和园林上的体现。
屋脊上的“二龙戏珠”,有祈雨、祈福的寓意;照壁上的“福”字,墙上的莲花莲子图,地砖上的莲花图,都有祈福、儿孙满堂之意;明清庭院开始大量用灰砖砌墙,墙顶上有“蝙蝠”造型,也有驱邪纳福的意思;包括天井庭院内种什么树,也有讲究,这座庭院种了柿子树,昭示着“事事如意”。
传承美学
天地有大美,庭院承接着天与地的美意。风霜雨雪、和风暖阳,庭院都敞开怀抱来接纳,庭院的树木、花境,益养着人居环境,更顺应着自然天地的四季轮回。
修缮古建筑,修旧如旧,传承它的匠心和美学,同时也要焕然一“芯”,改善它的内部居住环境,现代、雅致、宜居。
生态“芯”
生态不仅仅是自然风物的和谐,还包括个体的、个案的一座古建、一方庭院的保护与修缮、传承与更“芯”。
这座明清庭院,呈现着属于它历经时空而不衰的历史与建筑美学,也折射出秦草在生态领域始终如一的“生命共同体”理念。
这座明清庭院,因保护和传承,更具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