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林与古格王朝

新浪陕西
关注
绵延千里的札达土林
作者:谢恩主
到阿里不久,我就被古格王朝的神秘吸引住了。古格王朝曾经统治整个阿里高原,古格臣民十万之众却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2011年6月,我陪记者去札达采访,目睹了传说中的古格王朝遗址。
快到札达县城,车开始下坡的时候,我们看到前方一排排像古城墙一样、错落有致的恢宏建筑群。车子拐了两个弯,在一个小平台旁停下来。前面不是什么建 筑,而是层层叠叠的土质自然景观,是远近文明的“土林”。我们坐车直接从土林中间穿行,感觉就像在一座废弃的古城堡里探路。公路两边,一会儿是寺庙,一会 儿是宫殿,一会儿是蘑菇,一会儿是宝塔,千姿百态,连绵不断,就像我女儿后来见到土林时的感叹:“这怎么像是动画世界啊?”土林上寸草不生,没有植被,满 眼全是土黄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金子般的光泽,带着浓浓古朴、天然神秘的气息,让我仿佛一下子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走出古城堡,看到远处河对 岸土岩之中,横着几排白色建筑,司机说那就是札达县城。

有的地方土林像古城堡
接待我们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建新介绍说,这土林有七百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形态最完整的土林景观,2007年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很久以 前土林一带是个巨大的内陆湖,随着青藏高原整体上升,湖水外泄,湖底暴露,原本平坦的湖底在干旱、寒冷的环境中,受到冰雪的侵蚀和水流的冲刷,松软的泥沙 散落,黏质的土层屹立,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千沟万壑、似人似物似兽的形状各异的壮丽景观。

昔日辉煌的古格王朝
下午,陈建新带我们去看古格王朝遗址。沿着象泉河走了半个小时后,车子爬上一个山坡,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城堡,在绵绵的土林中挺拔而出,在蓝天和强光 下熠熠生辉,似乎走进了古罗马时代。下车后,走到遗址门口,一个叫普布的管理员带我们上古格。普布带着一串钥匙,为我们打开一座白色墙壁的佛殿。进去一 看,空间很大,好像有五六米高,中间有几十根红色的方形木柱子,仔细一看柱子都是两个对接起来的,进门处的四尊天王像保存完好,而殿内周围的泥塑像大多损 坏。这些似乎和内地寺庙没有多大区别,让我感到不一样的是,木柱和天花板上的彩色花纹和佛像,四周墙体上残缺的彩色壁画,时隔一千多年还那么鲜亮。我指着 其中一幅壁画,问普布是否维修过,他说都是当初修庙画上去的,是用唐卡那种石头粉末的颜料画上去的。陈建新告诉我,普布就是画唐卡的高手,有个雅号叫“最 后的国王”。他是唐卡世家传人,因为迷恋古格的壁画,到古格当了看守员,正式的说法是古格管理站站长兼管理员。他一个人守着这座古城堡,一待就是二十年, 其中寂寞和孤独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却无怨无悔,甚至打算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让儿子接班,继续守护这“古王朝领地”。

古格壁画:送行
从白殿出来不远,我们走进一座红色土墙的佛殿——红殿。红殿的木雕大门保存完好,门上刻有云纹图案,中间还有六个梵文大字。殿内对门墙下有一个好几 米宽的平台,平台两端有两尊佛像保存完好,其他布局基本和白殿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彩绘、雕饰和壁画更多。普布给我们介绍了一幅古格王迎请阿底峡的 壁画,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画中有人击鼓吹号,有人驱马向前,一队舞女在旁边舞蹈,一些侍女在摆设供桌。古格王和妻室以及臣民们并排而坐,座前是一尊无量寿 佛,座后坐着一排排臣民。远处有人背着木料,赶着几头驮木料的牦牛前进。画的四周挂着彩球。普布说,阿底峡是个了不起的大师,他来古格后佛教流行,古格王 朝走向兴盛。走到另一处墙壁,我惊奇地发现,几处神佛画面上的仙女是全裸的,隐私处完全暴露,但神态是那么清雅飘逸。

古格壁画 宫廷舞女
佛殿和王室的绘画非常多,仅红殿里的绘画面积就有三百多平方米。有神像宝物,有珍禽瑞兽,有各种图案,有各样花草。单是花草,就有莲花、忍冬、茶 花、菊花、金银花等十几种,各种花纹和图案达五百多种,整个古城堡就是个艺术殿堂。“这些都是仁钦桑布大师从天竺、拉大、尼泊尔等地请来的工匠和大师自己 培养出来的艺人创造的。”普布补充说。
参观途中,陈建新给我们讲了古格王朝的兴衰故事。古格王朝是阿里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阿里古称象雄,汉文史籍中称“羊同”,为部落联盟政权,是象雄文明发祥地。
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征服象雄,派官建制,建立赤岱政权。9世纪后,赞普达玛被杀,吐蕃内部纷争,战乱四起,其曾孙吉德尼玛衮被迫逃至阿 里,被普兰王扎西赞接纳,并让与王位。吉德尼玛衮在普兰噶尔栋建立阿里王系。北宋建隆元年,阿里王吉德尼玛衮将其三子派往三处建立三个王系,史称“三衮占 三围”。后来,普兰王扎西衮的次子松艾创立古格地方政权。14世纪中叶,古格王扎巴德兼并其他王系,古格政权强盛起来,管辖包括现在的阿里地区西四县及印 度、尼泊尔部分地区。

札达牧民在古格王朝遗址前演出
古格王在象泉河的扎不让一座陡峭的土山上,建立王宫、寺庙和群臣住宅。古格王城建在山上,本来易守难攻,固若金汤,但17世纪初,古格王国开始衰 落,特别是西方天主教士的进入,加速了古格王朝的毁灭。据说,王朝衰落的原因一个是拉达克的侵夺,再一个是僧侣与王室的矛盾。拉达克王经常在边境上侵扰和 掠夺,特别是古格王退亲的事情,加深了两个王国的仇恨。1615年,古格王王后生子不久死亡,准备迎娶拉达克王的妹妹,可是新的准王后快到古格时,古格王 突然提出退婚,使拉达克王深感耻辱。1625年,西方传教士葡萄牙籍神父安守德游说古格王改变信仰,在古格建立天主教堂。古格王信了天主教后,开始了长达 三年的灭佛运动,导致僧侣严重不满。1630年,拉达克乘虚而入,攻到古格王城下。传说当年古格王臣和士兵有十万之多。坚固的王城是如何被攻破的,有许多 说法。有的说古格王是被人出卖骗下山的,有的说古格王不忍看到拉达克王在山下折磨老百姓主动投降的,还有的说他们遭到了大屠杀,无一存留。对最后一种说法 有很多人质疑,杀这么多人怎么可能在土林沟壑之中难寻尸骨?另外,有人说古格城堡上的人都通过土林暗道逃到国外去了。因为一个有趣的说法是古格城堡是世界 上最高的神秘古城,可以通向世界五大洲,以至于民间有些人还相信,将来某一天古格人的后人会重新返回这片土地。
古格王朝毁灭了,扎不让人的生活还在继续,拉达克统治了半个世纪。清朝康熙年间,1681年,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派甘丹才旺率领蒙古族兵及藏军打败拉达克,收复了古格,后来在阿里设噶本,阿里纳入西藏地方政府管理……
在一座小佛殿,我有了新的发现。小殿堂的地面非常明亮,就像打了水泥一样,我想着一般水泥打的路面都是比较难看的,这个却是特别漂亮。“你们小心 点,千万别滑倒。”普布提醒我们。“这是打了水泥?”我问。“不是水泥,水泥哪有这么光亮。这是自然的黏土,老百姓自己配材料建成的,比水泥还要结实,大 约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我感到古格时代的老百姓确实不简单。
小佛殿之上是一个台子,陈建新叫住我们:“你们看那方方的石墙,猜猜那是什么?”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实在是搞不清那是什么,便问道:“这是不是 过去人打仗留下的?”“不是的,走,我领着你们到上边看就知道了。”我们走到上边,往下看,就发现跟站在巨大的笼子顶上向下望似的。“这是监狱,以前关犯 人的,从这顶上往下放食物。”
我们继续往上爬,坡度越来越陡,旁边都是悬崖峭壁,一低头,仿佛是万丈深渊,我们贴着右边的悬崖边上缓缓地挪动,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下去。
已经没有路了,我们开始钻洞子,这洞子不是直的,而是按着旁边的悬崖峭壁拐弯,我们弓着腰,跟着陈建新七拐八拐,竟然到了一个瞭望口,听说是以前用 来放哨的。好一会儿的工夫,才钻出去,到达顶端。站在城堡顶上看,四周的土林更加壮观。顶上现在都荒废了,半截的土墙散落着,基本见不到遮蔽建筑。我们走 到最高处,看到一幢藏式建筑。“那个位置是最高的,以前是国王住的地方。”陈建新说。我往房子的窗边走,果然是最高耸的地段,充分反映着统治者居高临下的 威风。
我们越过房子,眼前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地方,说是以前的议事厅,如今只有残垣断壁。我突然想起山顶的暗道,连忙询问陈建新。“传说的地道不远,就是在那儿——”他领着我往前。顺着他的方向走过去,特别陡峭,他指着我靠左手的位置说:“这就是。”
“这里现在还能进去吗?”我问。
“只能走一截,都坍塌了。”陈建新说,这个地道的传说很多,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这个洞是以前古格王朝用来运东西、取水的。这地方陡峭,交通极为不方便,出现紧急情况,国王也可以进入这个密道。实际上,就像古格王朝的突然消失一样,这个洞究竟是为什么而建,谁也说不清。

札达县托林镇风光
站在古格山顶,如临画境,宁静的蓝天下白雪皑皑,下面是广袤的土林,层层土林下边,是清澈的象泉河缓缓西流。强烈的阳光交织着清晰的明暗对比,亦真 亦幻,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让人浮想联翩。在那个崇拜王者的时代,国王的信仰动摇导致民众信仰危机,扼杀信仰的粗暴更是雪上加霜,古格王的悲剧在所难免。 城堡再坚固,哪有人心坚固?不知道末代国王做决策时,是否在这废弃的议事大厅里征求过意见?古格王朝的消失之谜,还有待于专家的进一步考证,但古格文明之 光已经在这千里土林中熠熠生辉。

